间充质干细胞(MSCs)研究与操作指南

间充质干细胞(MSCs)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,最初于1968年由德国科学家Frieden Stein在骨髓中发现。它们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,并非只存在于骨髓中,后续研究陆续在脂肪、脐带、牙髓等多种组织中分离出了MSC。

 

#MSCs #自我更新能力 #多向分化能力

 

鉴定方法

 

  • 形态学观察(呈纤维细胞样生长,细胞中央有卵圆形核,密度较高时呈涡旋状或放射状生长)

  • 表面标志物检测(如CD29、CD44等)

  • 多系分化潜能鉴定(通常指成骨、成脂和成软骨分化,即MSC的三系分化)

 

 

★ 行业研究现状与前景 ★

全球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市场在2024年收入规模约为85.7亿元,预计到2031年将接近197.6亿元,2025-2031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(CAGR)为12.8%

在中国,干细胞治疗领域正经历“政策+临床”双驱动的发展态势。截至2025年6月30日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(CDE)已批准近80项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(IND),这些项目覆盖了八大疾病领域。超过80%的项目聚焦间充质干细胞(MSC),其免疫调节与旁分泌修复特性使其在多系统疾病中展现出应用前景,其中代谢性疾病、神经系统疾病、免疫系统疾病在受理项目中占据显著比例。

一个标志性的产业化里程碑是,首款国产间充质干细胞药物(艾米迈托赛)已于2025年1月获批上市,用于治疗激素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(aGVHD)。该药物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完成首例患者用药,其完整疗程共8次给药,总费用约为15.8万元,并且已被纳入部分商业健康保险的理赔范围。

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依托“特许医疗”政策,已正式开展部分干细胞临床技术的应用并公布治疗价格(如心力衰竭项目一个疗程包含3次输注,总费用18万元),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了费用参考基准。

 

 

 

1

 

间充质干细胞的三系分化

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中,最基本和核心的是三系分化能力,即成骨分化成脂分化成软骨分化。这是鉴定MSCs的关键功能学实验。

以下是三系分化的示意图,展示了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:

间充质干细胞

🔹 成骨分化

🔹 成脂分化

🔹 成软骨分化

 

骨原细胞

成骨前体细胞

成熟成骨细胞表达ALP、Ⅰ型胶原

终末骨细胞形成钙结节表达骨钙蛋白、骨桥蛋白

脂肪前体细胞

成熟脂肪细胞形成脂肪滴

细胞聚集成团

成软骨细胞

成熟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蛋白、酸性粘多糖

💠 成骨分化 (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)

成骨分化是指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并最终形成矿化骨组织的过程。

过程:MSCs在刺激因子和激素作用下,先定向分化为骨原细胞,进而分化为成骨前体细胞(快速增殖),随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,开始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(主要含I型胶原,特征物是碱性磷酸酶ALP),最后成熟的成骨细胞表达骨钙蛋白骨桥蛋白,钙盐沉积,形成矿化结节。

标志物与鉴定方法:

  • 碱性磷酸酶 (ALP):早期标志。ALP经固蓝染色呈蓝色,可通过观察颜色、统计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或测吸光度来鉴定。

  • 钙结节 (Mineralized Nodules):晚期标志。钙结节可被茜素红染成深红色,通过着色面积和深浅判断成骨分化强弱。

  • 成骨特征基因如ALP、Runx2等,可通过qPCR检测其表达水平。

💠 成脂分化 (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)

成脂分化是指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过程。

过程:MSCs先分化为脂肪前体细胞,在特定刺激因子(如C/EBPs和PPAR-γ)影响下,最终分化为脂肪细胞,胞浆内出现脂滴

标志物与鉴定方法:

  • 脂滴 (Lipid Droplets)关键形态标志。脂滴可被油红O染成红色,通过统计呈红色的细胞百分比来评估成脂分化效率。

  • 成脂特征基因:如LPL、PPARγ等,可通过qPCR检测。

💠 成软骨分化 (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)

成软骨分化是指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的过程。

过程:MSCs先聚集成团,中间的细胞分化为成软骨细胞,进而产生大量基质和纤维(主要是II型胶原蛋白),最终被分隔在软骨陷窝内,分化为成熟的软骨细胞。

标志物与鉴定方法:

  • II型胶原蛋白 (Collagen Type II):软骨特异性标志。可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,或通过qPCR检测其mRNA表达。

  • 酸性粘多糖:可被甲苯胺蓝染色,也是软骨基质的重要成分。

 

 

2

 

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扩增

💠 分离方法

MSCs可从多种组织中分离,常见来源包括骨髓、脂肪、脐带、胎盘等。分离方法多样,需根据组织来源选择。

经典分离方法:

  • 密度梯度离心法:常用Percoll分离液Ficoll分离液。利用不同细胞密度差异进行分离,可从骨髓单核细胞中富集MSCs。

  • 全血细胞培养法(贴壁筛选法):利用MSCs在培养瓶中贴壁生长的特性,通过定期换液去除未贴壁的细胞,从而获得MSCs。此法简单实用,但耗时较长。

  • 酶消化法:适用于脂肪等软组织。常用胶原酶(如0.1% II型胶原酶)消化分解细胞外基质,释放MSCs,再通过离心收集。

  • 特殊装置分离:也有研究研制间充质干细胞过滤分离器,用于从胎盘、羊膜、脐带等组织中批量高效分离MSCs。

💠 传代扩增

原代分离的MSCs数量有限,需在体外进行扩增才能满足研究和应用需求。

培养基的选择:

  • 传统培养基:DMEM(低糖) 或 α-MEM,添加10%胎牛血清(FBS),但血清成分存在批间差异和潜在风险。

  • 无血清/无异种成分培养基:StemPro MSC SFM XenoFree,成分明确,稳定性高,排除了动物源成分带来的风险,更符合临床应用要求。此类培养基常需配合特定的包被基质(如CTS CELLstart)使用。

扩增操作要点:

  • 接种密度:通常以 5×10³ to 1×10⁴ cells/cm² 的密度接种。

  • 传代时机:待细胞融合度达80%-90% 时进行传代。

  • 消化酶:常用 TrypLE™ Select 或胰蛋白酶进行消化,但需注意消化时间和浓度,避免损伤细胞。

  • 传代限制:值得注意的是,MSCs的增殖和能力并非无限。随着传代次数增加,其增殖能力、成骨分化能力等均可能下降。一般建议在8代以前的细胞用于实验或临床应用。

 

 

3

 

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

如何判定扩增后的细胞就是目的细胞——MSCs呢?必须通过一套组合鉴定方法来确定,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:

💠 形态学观察

典型的MSCs在倒置显微镜下呈长梭形纺锤形成纤维细胞样外观。

细胞排列在密度较低时分散分布,密度较高时可呈涡旋状放射状生长。

💠 表面标志物检测(流式细胞术)

这是鉴定MSCs的关键依据。国际细胞治疗学会(ISCT)曾提出标准,MSCs通常:

  • 阳性表达(≥95%):CD29, CD44, CD73, CD90, CD105, CD166。

  • 阴性表达(≤2%):造血细胞标志如CD14, CD34, CD45;以及HLA-DR。

注:不同组织来源的MSCs其表面标志物可能略有差异

💠 多向分化潜能验证(功能学鉴定)

这是证明MSCs功能性的“金标准”。必须在体外诱导培养基的培养下,能够分化为:

  • 成骨细胞(通过ALP染色、茜素红染色鉴定)

  • 脂肪细胞(通过油红O染色鉴定)

  • 软骨细胞(通过II型胶原免疫组化、甲苯胺蓝染色鉴定)

代轩丨鉴定示意图

 

多向分化潜能验证/功能学鉴定

茜素红染色鉴定丨油红O染色鉴定丨阿利新蓝染色鉴定

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方面的细胞,才能被确认为间充质干细胞。

 

 

4

 

挑战与展望

尽管间充质干细胞领域前景广阔,但也面临诸多挑战:

  • 生物学特性挑战:MSCs在体外扩增过程中会逐渐衰老,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(特别是成骨潜能)会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而下降

  • 质量控制与监管挑战:行业监管体系正在强化,标准日益严格。例如,中国自2025年起实施的《细胞治疗产品生产检查指南》确立了“先证后批”原则,对GMP车间、质量管理体系和全流程追溯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  • 疗效评价挑战:疗效评价标准正从主观感受改善转向要求客观指标的显著变化(如LVEF、FEV1、WOMAC评分等)。

间充质干细胞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细胞来源多元化(如气道干细胞、牙髓干细胞等以期提升治疗精准性),以及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支付体系的逐步探索(医保、商保)。

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全面了解间充质干细胞

如果您希望在某个具体环节了解MCS

可联系代轩生物交流技术详情

 

代轩生物提供的MSC诱导分化服务

💠 核心实验服务

MSC体外三系诱导分化:

  • 成骨诱导分化:使用成骨诱导培养基(含地塞米松、β-甘油磷酸钠、抗坏血酸等)培养细胞一定周期(通常2-4周)。

  • 成脂诱导分化:使用成脂诱导培养基(含胰岛素、地塞米松、IBMX、吲哚美辛等)培养细胞一定周期(通常1-3周)。

  • 成软骨诱导分化:通常采用微团培养法(Micromass),将高浓度细胞离心成团,使用成软骨诱导培养基(含TGF-β3、胰岛素、抗坏血酸等)培养。

鉴定与检测:

  • 形态学染色鉴定(最基础)

成骨:茜素红染色(检测钙结节)

成脂:油红O染色(检测脂滴)

成软骨:阿利新蓝染色 或 甲苯胺蓝染色(检测酸性糖胺聚糖)

  • 基因水平鉴定(qPCR)检测三系分化相关的特异性基因表达上调。

成骨:Runx2, Osteocalcin (OCN), Osteopontin (OPN)

成脂:PPARγ, FABP4, CEBPα

成软骨:Sox9, Collagen Type II (COL2A1), Aggrecan (ACAN)

  • 蛋白水平鉴定(免疫细胞化学/Western Blot)检测特异性蛋白的表达。

成骨:Osteocalcin, Osteopontin

成软骨:Collagen Type II

成脂:相对较少用蛋白检测,因脂滴染色已很直观。

💠 服务流程

需求沟通:明确实验目的、细胞来源(代轩生物代购/客户提供)、分化方向(三系都做/只做一系)、鉴定方法(只做染色/包含分子生物学检测)等。

方案与报价: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详细的实验方案和报价。

细胞准备:

  • 客户提供细胞:需要按照实验需求(细胞数量、状态、纯度、运输方式等)寄送细胞。

  • 代轩代购服务:代轩生物可能提供细胞来源或代为购买。

实验执行:代轩生物在GMP/GLP实验室进行细胞的复苏、培养、诱导分化和鉴定检测。

数据与报告交付:实验结束后,您将获得:

  • 完整的实验报告(包含实验步骤、试剂、仪器、结果图片和数据)。

  • 高质量的图片(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图、染色结果图)。

  • 原始数据(如qPCR的Ct值、WB的原始图等)。

  • 其他实物:可能包括固定的细胞爬片、制备的切片、提取的RNA/蛋白等(需提前约定)。

 

代轩生物提供的间充质干细胞(MSC)诱导分化专业服务,凭借其标准化操作流程与丰富的项目经验,能为您提供高效、可靠的三系分化成果。该服务不仅能极大节省您宝贵的研发时间与实验室资源,还能通过先进的平台技术和严谨的质量控制,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

 

 
 
 

咨询定制技术方案,让实验难题秒变paper数据!

 

BIOTECHDX

电话丨021-58598129

官网丨www.biotechdx.com

邮箱丨marketing@biotechdx.com

 

创建时间:2025-11-03 09:20